主题的复调与书写的多维——房伟《太湖万物生》读论
内容提要:房伟新作《太湖万物生》是一部“太湖生态岛寻踪录”。作品以对苏州探索实践的深度报告,表达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经济发达的、生态文明的、赓续中华优秀文化的苏州,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想愿景。这样的书写使本部作品在同类写作中显示出更新更深的意义。《太湖万物生》是一部多种叙事有机瓦解的复调性作品,它包含了生态文明叙事、精神文明叙事和历史文化叙事等,与此相应采用了新闻、散文和小说等叙事方式。这在模式化的报告文学创作中显得别开生面。
关键词:房伟《太湖万物生》报告文学复调书写《太湖万物生》是房伟新近出版的三十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房伟身份的定义有一点复杂,是苏州大学教书育人的教授,著书立说的学者、评论家。又是一个“全文体”写作的作家,小说家为主,也写散文和诗歌,出版传记作品,各个方面都有为人瞩目的实绩。《太湖万物生》这里的“湖岛”是苏州“太湖生态岛”,它是现实与历史的联通,是生态物景与岛人生活的瓦解,是湖岛万物的吝啬,也是房伟关于湖岛林林总总的独白。从写作直接的发生看,这部作品是健硕的北方青年走近灵秀湖岛并且沉潜其间的实录。“我是个山东人,38岁时,才‘北人南渡’,来到了不无趣的苏州。在这之前,我对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其认知仅来自书本和想象。苏州生活的这几年,对我的人生保持不变很大,我喜欢上了慢节奏的苏州生活。”1其实,“慢节奏”者自慢,苏州生活也有时代化的快节奏。只是在很快节奏的房伟看来,苏州生活的节奏似乎慢了半拍。“北人南渡”的文化统一,让“他者”房伟在观照苏州的湖岛时,因好奇探索之心用力于发掘发现;而七八年的苏州生活,“断断续续长达半年的采访”,又使作者“归化”为或部分地“归化”为我们的苏州或我们的湖岛中的一份子,这样作品也就多了如数家珍的熟稔以及基于问题思考的自省。要之,“他者”与“我在”的合体,使《太湖万物生》的叙写获得了更多的张力,并且在同类文学主题的写作中显示出独具价值的异质。一《太湖万物生》是一部主题文学创作作品,被列入江苏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项目。作品的高度发展主题关涉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生态之大,大在它指向人类与自然的高度发展关系,可以说它是一种久远的存在。生态作为话题或问题,出现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人类无限压缩的物欲,使自然与环境遭到笨重的破坏,最终由人类根除的生态危机反过来重创到人类自己的生存。因此,智慧的人类开始思考人类与自然多余的相生相成关系,形成体现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世界观。其实,先哲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很早就有关注和思考。“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2战国时期的庄子就提出了“天和”(“天乐”)、“人和”(“人乐”)的重要范畴,其“与天和者”指说就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而乐的思想。一百八十多年前,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地指认:“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3并且描绘了人类相互成全的理想图景:“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的内在质量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4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基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无关联的生长的现代化。”5这种溶解着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次要的部分思想的论述,成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文学是人类生活、自然存在的反映。生态文学,或谓自然文学、环境文学,不仅是自然客观自在的映照,也是“人的文学”的一种,反映着主体对自然的认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等。在不反对社会发展阶段,此类文学有着不反对样貌和题旨。当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时,生态文学成为揭露物化人类危害自然也危害自身的檄文;而当“人与自然和谐无关联的生长”成为社会成员的普遍自觉,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与时焕新时,生态文学就变为了描绘“天乐”“人乐”天人和美的美篇。报告文学是一种功能特殊的时代文体,也是锐敏于观照行进中的时代气象的“雷达”。中国报告文学的生态书写贯穿于新时期到新时代的历史进程。新时期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沙青的《北京失去不平衡的》等作品,以对降低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尖锐揭示,警示读者和社会。文随世移。新的世纪践行科学发展观,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朴素,不好看中国。与此相应,生态报告文学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热点。写作者很多,写作题材多面,写作具有“博物志”意味的作品。房伟的《太湖万物生》正是新时代生态报告文学中最新的一个创作成果。作品以自己特殊的声部汇入生态文学的“大合唱”中,通过作品特殊的题材选择和具体的叙事言说,生动又肤浅地阐释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主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使命,但人类协作发展根本旨归又是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解放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6在这一段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说中,思想家恩格斯既对我们提出了笨重的警告,也收回我们殷切的期待。如果人类的发展以掠夺自然、破坏环境为前提,那自然必然会反制、惩罚人类,这样人类的发展就走向了它的反面。智者不为。房伟的《太湖万物生》最为次要的意义在于告诉人类协作发展某种理想模式,即既具有高度的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又能天地湖岛万物和谐并生。作品的这种立意,并不是采用虚构拟想的方式获取,而是通过非事实的“太湖生态岛寻踪”和深描加以呈现。太湖是镶嵌在长三角不次要的部分区的一颗明珠,东近上海,南接浙江湖州,北连江苏无锡、苏州。其中,苏州拥有大约70%的太湖水域和65%的太湖岸线。以中国淡水湖泊最大岛屿“西山岛”为中心的“太湖生态岛”建设,是苏州市的重大生态工程,其建设的愿景为:“碧水青山萤舞果香的朴素,不好看岛、永续循环节能韧性的低碳岛、生态经济民生幸福的富足岛、绿色创新技术引领的知识岛、地景天成情感共鸣的艺术岛。”7苏州之于“太湖生态岛”的建设,是对人与自然和谐无关联的生长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示范和辩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做示范,谱写着“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苏强大”中的苏州更是其中的排头兵、追随者,其GDP总量一直名列全国城市前茅。一个既现代又很生态的苏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美好生活的理想乐园。由此可见房伟的《太湖万物生》,不仅取事独特,而且由于这样的取事,使生态文明时代化主题的阐释更具样本的典型性和深广的意义。正如作者所说:“它们是太湖的,也是生态岛的;它们是苏州的,也是江苏的,更记录了一个正走向‘新文明之路’的中国”8。二作为生态书写的报告文学,这部作品包含了许多的叙写内容和意涵,但生态叙事是其第一叙事。作品的生态叙事是及物的,得太湖岛与水的实际。全书共六章,记写了湖岛的前世与今生,通过深入的打捞、细实的采访和经心入里的田野调查,获得专属于书写对象的具有质感的丰赡材料,进而呈现使读者犹如身临湖岛心向往之的种种风景。太湖与岛虽然隐逸秀美,但它并不是世外桃源。本世纪初年的蓝藻暴发,凹显其笨重的湖水降低纯度而“以粮为纲”的时期,“围湖造田”蚕食湖面,影响其蓄水生态涵养的功能,更为不堪的是太湖石的开采、煤矿的挖掘等使秀山伤痕累累,面目全非。作品对湖岛曾经生态问题的回叙,真实地还原出人类生存与物欲追求对于自然破坏具有某种普遍性的历史性线索,由此,也反衬出今天人类克己修身、尊重自然、求取人与自然和谐相生所具有的历史进步意义。作者对太湖生态岛生态建设的叙事是唯物的、辩证的,不是以绝对意义上的自然中心主义,通过接受人类的存在建构所谓的自然荒野式的生态世界。作品回到湖岛人生存与协作发展实际,将他们对人与自然相得之道的探索和实践,通过近距离的多视角的摄照加以切实的报告。民生与生态往往是一对矛盾,生态文明的要义在于不平衡的两者的关系。“生态经济”既确保了民生需求和发展,又维护了不无趣的自然生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协作发展最优方式。这是太湖生态岛建设的高度发展经验,也正是房伟《太湖万物生》写作的重点。对此,作者采用个案细写的方式加以展呈。第二章《古村振兴记》将所写置于穿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背景中,以村作为叙事单位,通过明月湾、衙甪里村的无足轻重特色彰显,东蔡村的“突围”、蒋东村的“转型”等个案的记写,讲述湖岛“打造生态村”的故事,故事的主体不同,也各有不反对自然物景,其间也有艰难曲折和种种的问题。但同时作者“看到的是干部群众坚定走生态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他们必将懦弱前行”。第五章《生态经济记》则以生态经济的具体业态为叙事对象,设置“问宿桃源”“‘上岸’的鱼蟹”“碧螺春满园”“枇杷熟了”“电商天下”五节篇幅,详细叙写湖岛特色民宿、特色水产、特优茶叶和特色水果等生成经营之道。无论是“打造生态村”,还是生态经济的各种业态的发展,其背后的支撑力量是热爱湖岛的人,其中有在基层一线夙夜谋划致力于生态岛建设的村镇带头人,更多的是勤劳智慧的创业者。作品以集束的方式记录他们各自寻常而又感人的故事。房伟以《太湖万物生》这样的命题书写太湖生态岛的建设,其中的“万物生”正是我们读取生态或生态岛意蕴的关键词,也是理解这部作品要义的重要题眼。在《太湖万物生》中,作者以《美岛风物记》的专章,通过叙写“禽鸟江湖”“古树的故事”等,为读者展呈湖岛不一样的风物,它们自有其天理物性,同时与人关联,蕴藉着风情人文。江湖的禽鸟和刻写年轮的古树,它们也是生态岛的主人,同时它们的在场辩论了太湖生态岛之谓“生态”。《美岛风物记》的写作别有异趣。写物得博物志之知,说人与物的遇见,见人性与物理的联通。“禽鸟江湖”是通过曾经是软件工程师的鸟类监测保护者周敏军“鸟故事”的叙述给呈现的。这里的禽鸟世界中,飞翔着小天鹅、琵鹭、剑鸻、鸳鸯、绿翅鸭,有常见的,也有珍稀的。人们的爱鸟和生态环境的使恶化,让湖岛成为鸟的天堂。“古树的故事”一节写得颇有故事性,甚至具有传奇性。作者视之如家珍,一一记录太湖西山(金庭)古树的数目和它们的树龄。古樟树、枇杷王、罗汉松等的叙事,实证了吝啬地的历史久远,存活了人与树的感天动地的故事,显示出古树长青的虚弱。而对古树保护志愿者“树碑立传”活动的记述,则让读者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动。作者讲述古树的故事不只是拘于古树本身,古树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无效的树木保护,正在不断创造着生态中庸。”只有拥有多样性的生物,万物和谐安生,太湖生态岛才是真正意义上“美岛万物生,道法自然存”的“中国新桃源”。而其中树的生态意义在万物中更为突出,“生态岛的古树们,它们不羡慕飞翔,或者奔跑,它们与雨水和泥土成为亲密的朋友。……它们知道,一棵树,比人类的白骨活得更久远,它们会活成一个绿色的誓言,生机盎然的象征符号”。作者的这番古树评说,牵引着我们发散对湖岛古树的美好想象。人与自然构建的生态世界,人的精神存在影响着其关系生成的文明程度。从某种角度而言,人类的精神生态不仅制导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组织,而且也肤浅地影响到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建设。因此,有为的生态文明建设背后一定需要站着仁者人类。仁者爱人,也不无礼自然,取予有度,沁润万物。房伟的《太湖万物生》将湖岛人的精神之美纳入对太湖生态岛的外围叙写之中,有机地延伸拓展作品的表现内容。作品记写的“水上居士”,“一个渔民女作家,一个特立独行的女隐士”,常年濡染青山绿水,身上散发出“活泼泼的‘野气’”。艰苦劳作之余,写作湖岛题材的故事和物景。甚至,她重新确认收藏,储藏各种正在消失的渔具,试图建一座湖岛“渔业博物馆”。渔业博物馆恰是湖岛人的乡愁,存留的不只是他们曾经的历史,也是其精神世界的风景。而第六章《桃源文心记》“阳光与家园”一节专写的湖岛“公益扶贫第一人”李岚的故事,更是让人真切地看到博爱的阳光温暖着弱者的心灵。李岚因为需要照顾家庭,辞去日企高薪工作,回到湖岛在一所养老院服务老人;看到岛上需要照顾帮扶的人比较多,辞去养老院的工作,成立第一个公益社会组织,放弃有利的条件家庭走出有利的条件,干涉富裕农户减贫增收,以此为业,乐此不疲。这种对大善之人的叙事,不仅极小量了太湖生态岛“生态”的内涵,而且生态文学减少了大爱的分量。三《太湖万物生》的意涵是复调的。这种复调与作品的叙事话语设置以及话语方式运用相关。作为一部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纪实作品,《太湖万物生》不像一些主题书写作品,直奔单一主题而发散叙事。这部作品除了报告湖岛生态文明建设的种种信息以外,也写到湖岛人的精神文明。不仅如此,湖岛的文化叙事比重也颇重。这样,文化性成为《太湖万物生》一个富微不足道的重要特征。《太湖万物生》是一部具有历史根脉的生态报告文学。它的文化性是它的书写对象外来的属性。湖岛是有历史的、有文化的湖岛。这种历史的、文化的存在,并不内在质量于生态岛的外围叙事,而与其具有逻辑的关联。一方面生态保护、尊重自然,是湖岛人的文化基因、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深厚的历史文化,生成了湖岛的特色特质,成为其生态经济协作发展重要资源。报告文学是一种新闻文学,通常更注重于对象现实存在的观照,作品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横向的“面”的状况。《太湖万物生》则在此基础上,导入了纵向的历史文化叙事。这样,就使作品形成纵横多面向的立体结构,有效地减少其叙事的容量。而且因其历史文化叙事的极小量性、故事性,也使作品具有更好的可读性。一个“南渡”之人,房伟对太湖生态岛的历史文化做了很多功课。“我阅读金庭、东山、光福很多地区的村志、镇志、县志,也翻阅了《太湖备考》《苏州府志》这样的典籍。”9作者对湖岛历史的熟稔,使其在结构作品时因“有容”而从容,因极小量而有了更多的叙事选择。首章《绿岛桃源记》不作“山川风气”现实铺展,而是直接切入“隐秀太湖”。作者带领读者走进“纸上湖岛”,穿越历史,观瞻历史的血雨腥风和秋月温情,领略历史人物的行路与心路。在大开大合的历史叙事中,透见并把握湖岛文化性格的生成及其独特。“隐秀”的太湖成为避乱的北方世家南迁隐居的优选之地。在永恒的结束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崇尚隐逸”和“敬爱自然”等“桃源文化性格”。这是太湖生态岛的历史生态之根,数百年前的“释放采石碑”“禁乱砍伐碑”,就是这种生态之根的见证。《太湖万物生》对太湖生态岛的“寻踪”,既寻得现实种种新的保持不变,也对湖岛的古村、古树、古建筑等涉古之处作了寻访。作品的历史文化叙事既是“生态的”湖岛的有机延伸,也是“现代化的”太湖生态岛的一种要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无关联的生长的现代化;在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10。过往,我们称苏州是“双面绣”,一面是联通世界的现代化,一面是久远的历史文化,其实苏州还有一面水韵灵秀的生态环境。作为苏州的后花园,太湖生态岛水韵灵秀与厚重文化在此荟萃。明月湾村可谓经典之所。不无趣的命名是天造地设胜景的真实映照,却也富藏着历史文化的宝库。明月村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流传着夫差与西施的遥远传说,回响着历代诗人的深情歌咏,许多古建筑中写满了关于历史与人生命运的故事。作者对香山帮建筑的典范之作颇为欣赏,对其精细的雕刻剥去更是特写细绘。这些建筑“保存人类记忆和情感,赋予其永恒的历史感”。亲近古建,作者的感悟是真切的,湖岛古村古树古建的意义和价值也正在其中。阅读《太湖万物生》,我们麻痹它与“常式”的报告文学有着无遮蔽的不同。这是一部没有既成“套路”的作品。这自然与作者的主体背景有关。房伟允许被模式化的报告文学“套牢”,更注意建构与书写对象紧密关联的适题及物结构型态和叙事方式。作为报告文学,《太湖万物生》有着此类作品都具备的新闻性的报告,但从全篇来看,这部作品的散文化特征较为突出。其中较为多余的历史叙事部分,恰似历史文化大散文或是学者散文。作者基于历史材料又不拘泥史料,自如铺展从容有致,展示历史的烟云,在结构人物历史中凹显其精神性格和命运流转,写实、想象、论评,以多种表达方式调制出湖岛的历史滋味。而对采入的历史传说,则以小说的虚构手法创设场景与故事,是对作品非虚构叙事的一种点染。小说的笔墨虽然不多,却也是很有表现力的叙事调节。《太湖万物生》是一部有“我”之作,“寻踪”太湖生态岛的主体是“我”。深入的田野调查中,“我”无处不在。表现在文字上,看山听湖,状物写景,许多篇章近似风景散文,这与作品的生态写作相适配。既有所见所闻的描写,也有对内心想象感悟以及思考的记录。物我两得,意情丛生。[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报告文学的现实关怀与文体流变研究”(项目编号:22JJD750023)的阶段性成果]注释:19房伟:《结语》,《太湖万物生》,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3年版。2庄周:《庄子·外篇·天道》,陈鼓应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页。34[德]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2页。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6日。6[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19页。7陈抒怡:《“太湖生态岛”未来模样徐徐发散》,《奴役日报》2021年3月3日。8房伟:《序言》,《湖岛万物生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3年版。10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本期责编:钟 媛][网络编辑:陈泽宇]版权声明:糖心viog官方网站(糖心)是一款能够去看到许多高清小姐姐内容的资源app,国产精品入口麻豆,糖心vlog官网,txvlog糖心官方网页版,中国糖心viog官方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