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国产传媒在线:把腿张开让男人使劲桶-22岁美甲师手术成功却在复苏室脑死亡,家属称缺氧30分钟监护医生未察觉,医院回应
3 月 10 日,汕头 22 岁的卢晓丹(化名)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输卵管堵塞微创手术后,被推入复苏室等待全麻苏醒,却因长时间缺氧导致脑死亡。家属向大河报《看见》记者爆料称,复苏室医护人员未发现喉罩阻塞氧气供应,患者血氧骤降时,报警仪器报警医护人员未及时处理,才造成的这次事故。
4 月 16 日,院方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事件原因仍在调查。目前,家属已向广州市海珠区卫生健康局提交医疗事故鉴定申请,要求医院追责并公开道歉。

22 岁的卢晓丹(化名)脑死亡后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缺氧 30 分钟:从手术顺利到意外脑死亡
4 月 16 日,患者家属马先生接受《看见》记者采访时称,其嫂子卢晓丹和哥哥婚后原计划要个孩子,因查出输卵管堵塞,3 月 10 日前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琶洲院区进行微创手术。下午 1 点半,嫂子进手术室,2 点半时,医生告知手术顺利,之后嫂子就被推入复苏室等待苏醒。复苏室是在手术室里面,家属进不去,患者由医院监护人员负责照顾。由于等待时间太久未见患者被推出,哥哥曾询问患者状态并希望进入照看,护士以 " 术后患者形象不是很雅观 " 为由拒绝患者丈夫进入。在焦急等待 2 个多小时后,噩耗传来。
" 出来的医生告诉我们,患者口吐白沫、翻白眼,人在抽搐,需立即转入 ICU,并未说明造成的原因。" 马先生说,这时已是下午 5 点 06 分。

家属提供的麻醉记录单显示:患者入室后常规进行麻醉诱导置入喉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戴喉罩进入复苏室。患者在复苏室发生血氧下降后(预计缺氧时间约 30 分钟)心脏骤停,经心外按压后自主心跳恢复,血氧血压恢复正常,请神经内科会诊后送 ICU 继续治疗。
记者从记录单上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在 14:45 从之前的 98% 降到 50%,在 15:00 数据缺失,直到 15:15,血氧饱和度恢复为 96%,这段血氧值不正常时间为 30 分钟。(注:人体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值:95%-98%)
马先生告诉《看见》记者,嫂子是做美甲工作的,手术前身体健康,对麻药不过敏。其提供的入院记录术前陈述显示,患者自述无既往病史,父母兄弟姐妹无遗传性、免疫性和精神性家族病史。
" 从 3 月 10 日算起到现在已经 38 天了,现在嫂子还在 ICU,仍靠呼吸机维持心跳。" 马先生说。
家属提供的 4 月 1 日病例显示:患者昨日复查脑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皆提示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预后极差,随时可能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

4 月 1 日病例显示,患者随时可能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录音曝光:医院初步判断喉罩移位导致缺氧
家属提供了一段与医院交涉的录音,录音中一位麻醉科主任张医生说,患者送到复苏室后,有一位一线医生全程陪在患者身旁。可能因为喉罩的移位导致患者呼吸道受阻,氧气没能有效送达患者进行供氧,患者自主呼吸没有恢复,这个过程有可能会窒息和缺氧。家属质问血氧下降后,监护仪应该报警的,为何医务人员不知道?张医生回答,因为监护医生观察不到位,他在现场但未能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对报警的警惕性不够,对此院方也是痛心疾首。
马先生说,他不清楚涉事的医护人员是否具备相关资质。医院也没有告知,这名责任医护当时在干什么,导致没有重视监护仪发出的报警,而责任医护至今没有出来道歉。至于复苏室里的监控,院方称去年就坏了。
"3 月 17 日,医院告诉我们,有个医生已经停职在家反省了,但我们不知他的姓名。" 马先生说。
" 现在嫂子没有意识,两个家庭都在陪护,每天有半个小时的探视时间,其他时间都是在煎熬中。我们向海珠区卫生健康局提交了医疗事故鉴定的申请资料,卫生健康局称医院方还没有上报材料。" 马先生说,家属的诉求是希望医院正式道歉,并严肃追责。
" 我们特意从汕头到这家省级三甲医院就医,就是信任它的专业水平,没想到竟因低级失误致人脑死亡。" 马先生痛心地说。

卢晓丹生活照(家属提供)
医院回应:患者确认脑死亡,原因还在调查
4 月 16 日下午,《看见》记者分别致电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患科和纪委、监察室,询问患者卢晓丹脑死亡一事,相关人员表示了解情况后再回复。
4 月 16 日晚,一位医患科科长回复《看见》记者,他们正在按照医疗纠纷的原则进行处理,目前患者仍在进行救治。当记者询问是医疗纠纷还是医疗事故时,其表示还在调查。
对 " 报警仪报警但未被察觉 " 及医疗监护人员是否存在失职的问题,这位科长表示还在积极调查,涉事医护人员有相关资质,是依法执业,并否认是实习生等情况存在。
此外,该科长确认患者卢晓丹处于脑死亡状态。在回答记者询问是否有苏醒希望时,其称需要医学专业的评判,但是医院还在尽最大努力进行救治,包括寻找外部专家的支持。
4 月 16 日,《看见》记者致电广州市海珠区卫生健康局医政科,工作人员表示要记者联系办公室,随后又改口称不接受采访。

患者术前与丈夫的聊天记录
地方规范要求:麻醉复苏室须 15 分钟监测一次
一位麻醉科业内人士告诉《看见》记者,全麻病人在回到病房之前确实需要在复苏室进行苏醒,为防止交叉感染,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隐私,家属一般不被允许进入 。在复苏室的医护人员具有看护和治疗的职责,并做好记录。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麻醉复苏管理规范》,但部分地方和医疗机构制定了相关标准或管理制度。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 2025 年 2 月 1 日实施的地方标准《全麻手术患者复苏管理规范》为例,其要求麻醉复苏室(PACU)医生需具备麻醉或重症执业资格,护士需通过专业培训并掌握麻醉相关技能,在复苏流程上,每 15 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重点观察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恢复情况,并对并发症(如呼吸抑制、苏醒延迟)进行规范处理。
4 月 17 日下午,马先生向《看见》记者表示,经过媒体的介入,医院领导现在非常重视,已出面跟家属表达了态度,表示愿意澄清具体原因和对涉事医生进行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