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宝贝dw6.0:黑料门-今日黑料-最新2024-澎湃评论|对黄旭华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他的精神
今天上午10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北武汉举行。
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一眼望不到头的送别群众、层层叠叠的素白花圈,织就了春寒料峭中最令人动容的一景。很多不能到达现场的网友,也远程送来了鲜花,写下了深情的留言,满是对黄老的不舍和敬意。这是对“国士无双”的崇高敬意,饱含“永远怀念”的朴素深情。
当人们循着黄旭华的故事溯流而上,会发现这位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老人,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默默奉献,“深藏功与名”。为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曾隐姓埋名30年,甚至不曾透露自己的工作。黄旭华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深潜”一辈子,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常说,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科学家的心要和祖国的心跳同频共振。”这种深沉的爱,深嵌于核潜艇研发的艰辛征途,烙印在实验室浩如烟海的科研数据里,挥洒在无数个日夜坚守的心血中。
作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黄旭华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正如黄旭华生前所说:“我这一生,没有虚度年华,没有碌碌无为,我的生命已经和祖国的核潜艇事业融为一体。”他的人生故事,堪称一部用忠诚与担当写就的爱国史诗;这种精神境界,正是我们每个人应当追求的人生坐标。
爱国情怀从来不是抽象的命题,它生长在实验室烧杯的化学反应里,沸腾在车床飞旋的铁屑中,绽放在三尺讲台的粉笔末间……当我们把黄旭华的奉献精神接续传递,让“科学报国”的信念在更多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终将在新时代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巨树。
真正的纪念不仅仅是仪式性的告别,更是把逝者的精神火种播撒在生活的土壤里。黄旭华的精神,正如他毕生研究的核潜艇,在深海中默默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黄旭华用一生诠释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崇高品格,这种精神必将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在这个送别的时刻,我们不仅要缅怀黄旭华的丰功伟绩,更要思考如何将他的精神遗产转化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让爱国情怀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让科技报国的信念薪火相传,才是对黄老最好的告慰。
黄旭华离开了,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长青。让我们以黄老为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爱国情怀,让黄老的精神血脉永远奔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