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门事件:亚洲AV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雅昌专栏 | 季涛:怀念创作与市场完美结合的艺术大家——陈逸飞
2025年4月12日-5月30日,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将举办一场“致敬逸飞——纪念陈逸飞逝世二十周年画展”。由57位参展艺术家提供的作品组成了此次画展。展品中包括4幅陈逸飞先生的作品。纪念画展的策展人为陈逸飞的弟弟,著名油画家陈逸鸣先生。这57位艺术家中,多为陈逸飞当年的同学、好友、学生等,许多人艺术名声早已耳熟能详:陈丹青、王劼音、方世聪、夏葆元、魏景山、邱瑞敏、胡项城、俞晓夫、陈逸鸣、陈燮君、黄阿忠、应小杰、曾成刚等等。展览如众星捧月,规模之大,覆盖之广,史无前例。无独有偶,4月26日,上海浦东美术馆也将举行一场陈逸飞作品展——“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这两个展览前后呼应且互补,表现出上海文化艺术界对陈逸飞先生的崇敬与热爱。

1
文化交融与风格多样化的艺术创作

陈逸飞先生毕业于上海美术学校,后任职于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1971年,是他绘画生涯的开端。他曾先后创作出油画作品《坐着微笑的老年男人》、《黄河颂》、双联油画作品《红旗》等。1976年,他与魏景山合作,为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了油画作品《占领总统府》,该作品当年就享誉天下,尽人皆知。艺术市场把陈逸飞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归为“红色题材”系列。1979年,他创作了油画作品《踱步》,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在作品中画了自己的背影,表现出以人文视角反思近现代史的主题。陈逸飞的早期作品多为主题性写实绘画,在思维与风格上明显受到苏联写实主义的影响。
1980年,陈逸飞前往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攻读艺术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通过纽约的艺术学习和观摩,他开始广泛运用各种当代视觉概念和技术手段进行创作,逐渐突破了原有的模式,将西方学院派艺术的真实生动与东方美学的含蓄内敛结合起来,在写实绘画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元素。
他的“水乡题材”系列的创作始于1983年,那一年,陈逸飞返回上海,赴江南古镇写生。他租了小船,经水路到达水乡周庄和锦溪,创作了许多作品。作品展现出江南温婉、宁静和古朴,青痕的石桥,沿水的石街,矮斜的石栏,斑驳的墙,乌蓬小船和两岸的树影。画面中,晨曦的薄雾仿佛在诉说着江南的古韵,如梦如幻,让人如痴如醉。在此,陈逸飞为写实绘画注入了时代精神,并增添了诗意、浪漫的东方情调。
1983年至1985年间,陈逸飞将其作品在纽约国际画廊、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史密斯艺术博物馆等地办展展出。哈默画廊为他举办了六次个人画展,成为了他的代理画廊。1985年,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问中国时,将陈逸飞一幅水乡题材的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当作礼品赠送给邓小平。这一艺术礼品,将陈逸飞、周庄水乡都推到了聚光灯下。

陈逸飞 《家乡的回忆——双桥》
自1983年到1990年代初,陈逸飞受到音乐厅里的感悟,又开辟了表现演奏家的“西洋女乐手”系列题材。作品里,他通常将人物放置在深色背景中,艺术家采用写实主义手法,描绘一系列西方女乐手,如大提琴手、钢琴手、长笛手、单簧管演奏家等等,并赋予了她们中国式的娴静和典雅。
陈逸飞的“海上旧梦”系列作品出现于其1990年代初的创作中。他将西方古典写实画风推向极致,遵循着精致、细腻的完美准则,用炉火纯青的油画技法将他的东方美人刻画得近乎完美。他借中国艺术中的诗意、意境,以及剧场场景,开创了带有朦胧光线、袅袅飘动之感的笔触,使其画面中那倩影依依、可怜可爱的民国少妇,无一不是柔弱矜持、顾影自怜,以一种温顺的、哀怨的目光凝视着画外。画面散发出柔和的火焰,表现出浓郁的东方韵致和情调。
1990年之后,尤其在1994-1996年间,“西藏题材”系列变为了陈先生新的创作方向。与其之前的“水乡题材”“西洋女乐手” “海上旧梦”三个系列相比,“西藏题材”绘画摒弃了精致典雅的风格与细腻笔触,而是用一种诗意化写实主义风格表现藏民的粗犷豪迈和西藏高原的壮美无垠。在表现上,陈逸飞的创作表现出藏民们最具代表性、最纯粹的一面,如实表现出主人公面容的黝黑、粗糙和苍老。笔触雄健而具动感,结实又潇洒,积色厚重,画面稳重,意境深远,气魄浑厚而充满力量。
2
完美无缺的艺术市场运作
陈逸飞先生不仅仅经常拓展自己的创作领域,也十分注重其艺术市场的培育,按照海外画廊模式推广自己的艺术。1983年,他的作品就被哈默画廊所代理。1995年,陈先生与英国著名的玛勃洛画廊签约,成为第一位与该画廊签约的亚洲艺术家。1996年至1997年期间,玛勃洛画廊分别在上海博物馆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陈逸飞回顾展”。笔者曾到中国美术馆参观“陈逸飞回顾展”。继上海、北京展出后,玛勃洛画廊还为陈逸飞的作品在伦敦、威尼斯、巴黎、马赛、马德里和纽约等地举办了巡回展览。

笔者在中国美术馆“陈逸飞回顾展”上与陈先生的合影

笔者为陈先生与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和詹建俊所拍的合影
陈逸飞作品进入国际拍卖场也是国内当代艺术家中最早的。第一次参加拍卖是在1991年,在香港太古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陈先生的“海上旧梦”作品《浔阳遗韵》以137.5万港元创下中国当代油画的最高拍卖纪录。第二次拍卖是在1992年香港佳士得的春拍,他的作品《夜宴》拍出了180万港元。陈逸飞的作品在蘇富比的拍卖要晚于佳士得4年,首次拍卖,作品《归家》参加了1995年香港蘇富比的秋拍。他的作品第一次在内地拍卖是在中国嘉德的1994年秋拍上,陈逸飞“西藏题材”的《山地风》拍出了286万元,其价格超过了佳士得之前所有拍卖的成交价格。陈逸飞对于艺术市场推广和运作的成功模式为后来的众多中国当代艺术家们所效仿。

《浔阳遗韵》 1991年香港佳士得以137.5万港元拍出
具体来看,经过三十多年数百件作品拍卖的历程,陈逸飞作品成交最高的TOP5:
TOP1.《玉堂春暖》,169.5×243.5cm,1993年作,成交价:1.495亿元,成交于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

TOP2. 《山地风》,188×255cm,1994年作,成交价:8165万元,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拍出;

TOP3.《丽人行》,190×208 cm,1997年作,成交价:8335万港元,香港佳士得2018年春拍成交;

TOP4.《红旗之一》,300×159 cm,1971-72年作,成交价:7964万港元,香港蘇富比2013年秋拍拍出;

TOP5.《弦乐四重奏》, 150×226cm ,1986年作,成交价:6114万港元,香港佳士得2010年春拍拍出。

可见,其最贵的这5件作品中,“海上旧梦”系列占了2件,第2高价是其“西藏题材”的《山地风》,第4高价作品为“红色题材”的《红旗之一》,“西洋女乐手”系列的作品《弦乐四重奏》位居第5名。他的“水乡题材”系列最贵的一件作品是2018年在北京匡时以2127.5万元成交的《童年嬉戏过的地方》。由此观察,收藏家们也许更喜欢陈逸飞的各类人像作品,尤其是中国传统仕女味儿十足的“海上旧梦”系列。
作者:季涛